直接住在大学学校里,明天开始就要去港珠澳大桥做研学了,等我回头的研学分享哈!
这次让孩子参加的研学项目,是大学直接开展的,而很意外的是,我鼓励孩子多多参加大学实验室的研学项目的想法,竟然也跟国家最新的教育大纲所鼓励的方向不谋而合!
选择什么类型的活动、孩子以后往哪个方向走,跟父母的前瞻性判断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积累前瞻性判断,我从过来人角度强烈建议你,都会跟随国家教育政策,灵活调整孩子的学习规划。
比如2025年第一个月,国家接连不断发的两个重磅文件,你有留意和关注到吗?
第一个是1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个 是1月19日,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这份纲要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
就跟我们现在为国家AI算法的飞跃而震惊,但这个知识和人才储备的过程,至少往前推10年!!
这三个文件当中,最重磅的还属第三个——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以下简称纲要)。( ⭐文末有原文供下载)
这份纲要信息量巨大,甚至还在新闻联播里播报了整整3分多钟, 要知道能上央视黄金时段播放的必属大事啊。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
,如家门口好学校变多,孩子上学不用再东奔西跑;学校课程更有趣,孩子不再觉得学习枯燥。2035 年
:孩子能通过你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教育路径,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技能学习,都能得到支持。你会发现,从时间上来说,
,刚好覆盖了新一代小学到高中阶段。而这十年的教育该如何做?未来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里...
这份文件一共有9大方面的任务举措, 涵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构想等内容 ,我挑选了与咱们娃关系比较密切的几条内容,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我接下来想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内容,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点击可以放大看。
《纲要》提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目的是想要通过打造网络教育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各个学科的资源,打破资源上的阻碍,
么,道理都是一样的,通过证书(学习成果)登记到教育系统上,方便日后查看个人总体的成长轨迹。
如果学分银行切实可行,那么不妨也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未来中考的考核模式也可以借鉴学分银行。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让时代进入了一次新的革命,孩子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我们小时候学的那样单一学科、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了。
,科技赛道依然是一片蓝海,在《纲要》中还明确提到了要探索建设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
如果是真心想让孩子学习科学、掌握科技要领,成为创新型人才,那么就要坚定往前走,因为科学的优势将在高中阶段尽显。
是在小初阶段实行,主打一个培育,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沃土(学习资源),让孩子在广泛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兴趣。
是选拔,是专项人才的挑选,让孩子可以在兴趣与志向所在领域深入研究,一般是在高中阶段,如各大高校的“攀登计划”。所以,禁赛不是终点,聪明的家长不管外界如何变动,正确的道路始终在这。
不得不去职业高中,因而职高也被“默认”为不如普高。但从两类学校成立的理念的来看,
。当然了,如今职高的风评都不怎么好,有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次校内的设施、课程教学体系、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等教育资源跟不上也是事实。
因此,如果想要改变如今的局面,国家层面是否有兼顾到位也很重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到了这点。
的健康。《纲要》中明确提到继续推进“双减”、打击非学科类培训、减少重复性无意义的作业等内容,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所以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都有在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外在伤病,所以不少家长选择视而不见,但心理病可以夺走一个孩子的性命,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健康。
一个健全的孩子绝不是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精通,而是全方面的,包括人格、心理、体质等方面。
但其实当你坚持往这些方向走时,时间自会证明它的正确性,最后终将会回馈你。
像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当初在探索AI在全自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时,选择这个方向时也是少有人认为可行的。
,它从来都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段马拉松。短跑的比赛起跑线当然是重要的,谁起跑晚了谁就输了,但教育其实就是孩子很漫长的一个人生过程,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人格是否健康,这些素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现在国家用这样子的方式为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所以我们也要顺势而为,把我们的视角打开,一起看看在这样子的趋势下,我们大家可以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性,是否能跟得上未来的需要。
⭐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原文感兴趣的姐妹,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目前全国各地包括重点名校在内的2.6W+公立学校、38W+理科老师日常都用它来教学。它能够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原理以图示的形式给孩子们展示出来。
不仅好懂,而且还容易上手,能够不限次数操作、实验,让不爱理科的孩子也能轻松爱上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