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持续不断的增加,绿色能源转型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其中,垃圾焚烧发电(简单称为“垃圾发电”)作为一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被证明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的重要一环。通过深入分析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背景下垃圾发电的现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我们不仅仅可以把握绿色能源市场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能为企业在垃圾发电领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机会提供指导。
在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双重压力下,各国纷纷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发展和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源消费绿色化。垃圾焚烧发电的存在,不仅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垃圾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还能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垃圾发电在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中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垃圾发电技术不仅是提升能源效率的优选方案,同时在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方面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通过焚烧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应。此外,高温焚烧过程还促成了垃圾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在高温下被彻底分解,不仅保护了环境,还确保垃圾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最大化。
目前,全球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超过1800座,总解决能力达到约170万吨/日。其中,中国内地运营的垃圾发电厂为925座,解决能力约为103万吨/日,约占全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解决能力的60%。根据有关数据,2023年全球垃圾发电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45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之前将以超过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规模达到430亿美元。
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多分布在在那些城市化进程快速、垃圾处理需求大的地区。全球约有15%的垃圾通过焚烧方式来进行能源化,其中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为主。近年来,亚太地区在垃圾发电方面有所提升,以中国为例,其垃圾焚烧解决能力已领先全球。
垃圾发电项目的核心是焚烧技术,而选择正真适合的焚烧设备至关重要。常见的垃圾焚烧炉主要有机械炉排式和流化床焚烧炉两种。
全球多数国家对垃圾发电行业的支持政策日益增强。在德国,早在2005年就禁止填埋未经焚烧处理的废物并通过法规给予补贴;日本采取包括政府补贴在内的各种政策措施以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美国也将垃圾焚烧纳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采购范围。相较之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垃圾焚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垃圾发电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基础。
中国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处于全球领头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已实现全产业链的“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在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展逐渐增多,至2024年8月统计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垃圾焚烧项目已超过50个,大多分布在在东盟国家。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垃圾产量大幅度的增加,这无疑为垃圾发电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垃圾总量将增加70%,达到34亿吨。垃圾焚烧发电不仅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垃圾体积与重量,还可以极大地降低填埋与环境的压力。
各国政府推出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也为垃圾发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保障。随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与政策的鼓励,垃圾发电产业将持续向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垃圾焚烧过程中虽然比传统填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仍也许会出现二次污染。垃圾发电厂一定要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用烟气净化和废污水处理设施以控制排放,确保达到环保标准。此外,建设垃圾发电设施的地点选择也常引起居民的反对。
虽然垃圾发电具备环保效益,但其高昂的建设与经营成本使得其财务优势对比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并不明显。此外,业务收入的来源主要依赖废物处理费与电力出售,若政策支持退坡,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工厂需要稳定的垃圾处理量,且因为高昂的固定投资与改造费用,迁移至新型处理技术较为困难,可能会引起长期依赖现有技术,阻碍减少、再利用与回收的努力。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垃圾的低热值和高湿度可能会影响焚烧过程中的能量产出,降低燃烧效率,并可能会引起污染物的增加。
中国的承包工程企业应当把握垃圾发电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机遇,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逐步扩大国际合作,提供综合的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优化处理流程,提升经济性,并确保环境友好的发展的策略,垃圾发电有望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大放异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